ESG小百科


ESG小百科

 

什么是ESG?

ESG是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縮寫,指的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而非僅著重于財務績效的價值理念、投資策略以及評價的工具。在ESG的理念下,金融環境產生了新的轉變,包括:1、自身利益向社會利益的轉變;2、短期收益向長期價值的轉變。

ESG作為一種評價工具,可以提供多維度的投資評價體系和可計量、可比較的評價方式;ESG作為一種投資策略,讓金融機構、投資者從關注傳統的財務指標到綜合衡量社會效益,使兼顧財務和社會收益逐漸成為一種投資取向

 

ESG在國內進展情況

  1. 中國企業普遍重視ESG。

調研表明,大多數的受訪企業都將ESG作為公司未來5年的戰略議題之一,其重要程度已經比肩研發創新、數字化轉型等議題。中國企業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企業在整個社會中所承擔的重要角色,并愿意為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做貢獻。近期,在整體經濟增長疲軟、外部宏觀環境變化等眾多不確定性的影響下,調研顯示,受訪的企業在 ESG 領域的重視程度不降反升,長期投資 ESG 的趨勢未曾改變。事實上,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沖突的增加,愈發凸顯企業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重要性,同時 ESG 的價值與主張也能幫助企業有效的管理相關風險的發生。

  1. ESG 信息披露企業顯著增加。

一方面各主要交易所對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不斷提升,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也將企業 ESG 信息作為投資的重要決策依據。香港聯交所要求所有在香港上市或擬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自 2020 年起強制披露 ESG 信息。上交所和深交所雖然尚未對 ESG 信息披露做出強制要求,但是一直在積極制定相關標準并征詢意見,可以預期未來兩個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 ESG 信息披露要求極有可能升級為強制。事實上,上交所、深交所針對某些特定行業企業以及重點排污單位設定了相應的強制披露要求。截至目前,已經有 29% A 股公司披露了 ESG 相關信息,這一比例比上一年提升了 5 個百分點。滬深 300 公司的 ESG 披露比例已經高達 90%。

  1. 關注領域日趨多元。

調研顯示,在關注度超過 60% 的議題中,環境、社會、治理等領域均有多個議題入選。企業關注領域日益多元化反映的是企業目標從單純追求業績增長,向兼顧財務、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轉變。在環境層面,隨著利益各方對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的關注以及國家政策的牽引,目前已經在公司層面反映出來,雙碳減排成為受關注度熱門的議題。企業對于雙碳減排的認知也逐漸加深,關注重點從自身直接排放和能源相關的間接排放拓展到減少整個供應鏈的碳排放。在社會層面,企業內部多元化和員工權力和福利和公司發展息息相關,也受到普遍重視。值得一提的是,調研表明,中國企業對于 ESG 的理解愈發完整、多樣化,比如,超過 60% 的受訪企業將社區公益、供應鏈及合作伙伴管理、互聯網風險和數字隱私、公司治理等議題納入了核心 ESG 議題。

  1. 越來越多企業設立專門部門推動 ESG 工作。

調研中,有 1/3 的企業由投資者關系(IR)、公關(PR)、企業關系(GR)等部門共同負責 ESG,另外 2/3 的受訪企業則成立了專門的部門負責 ESG 相關工作。ESG 專門組織的設立是 ESG 在企業內部戰略地位的直接映射,ESG 組織架構設置也能反映企業 ESG 相對于業務的定位。

 

ESG下的企業面臨的挑戰

  1. 企業內部對于 ESG 的內涵和重要性尚未形成統一的認知

無論是公司高層還是員工,盡管在不同程度上都知曉 ESG,但是對于 ESG 內涵尚無清晰認知,導致對于 ESG 的討論無法深入。在公司管理層,對于 ESG 的重要性存在爭論。因此,在公司內部,首先是在管理層,拉齊對 ESG 內涵和重要性的認知非常關鍵,是開展一切 ESG 工作的前提條件。而企業一把手對 ESG 的重視程度往往決定了企業對 ESG 重視程度的上限,一把手的深度參與是確保 ESG 戰略成功的關鍵。

  1. 企業內部尚未厘清 ESG 與業務之間的關系,業務戰略與 ESG 戰略尚未融合

30% 的受訪企業認為 ESG 意味著將會犧牲企業利潤。有受訪企業指出,在推廣 ESG 過程中,如何平衡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是一個難點。兼顧各方利益,在企業利潤與可持續性發展間取得平衡絕非易事。雖然這一矛盾在短期內仍十分突出,但大部分受訪企業相信在中長期,ESG 會融入商業運營,并且不會和利潤產生沖突,關鍵是要做到企業業務戰略與 ESG 戰略的充分融合。

  1. 缺乏體系保障

在沒有厘清 ESG 與業務之間的關系,得到業務部門的支持的情況下,ESG 容易成為 ESG單一部門的事情,缺乏體系保障。在這種情況下,ESG 工作與業務線脫節 , 缺乏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ESG 工作也容易變成以 ESG 報告發布和評級提升作為首要要務,企業從而喪失了利用ESG 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1. 缺乏統一的披露體系,評級機構差異化大

國際范圍內已經形成多個 ESG 相關信息披露體系,包括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指南(TCFD)、CDP 環境披露框架等,但是,互相之間缺乏統一性。同時全球有超過 80 ESG 評級機構,各評級機構評價的方法、口徑、覆蓋范圍差異巨大,國際評級標準往往不能完全適應中國國情,導致企業無法適從。正如某企業負責人指出:海外通用的 ESG 評估體系和框架在中國市場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的情況。同時,由于語言障礙、數據質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國際評估機構可能缺乏對中國本土市場的深入研究與覆蓋。

 

企業如何應對ESG?

  1. 完善公司治理架構

建立覆蓋決策層、監督層、執行層,且權責清晰的氣候相關風險治理架構,保障ESG相關事項融入不同層級履責過程中。通過構建高層深度參與、橫向協調、縱向聯動的ESG管理組織體系,不斷完善ESG管理的制度基礎,逐步建立完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政策體系、內控制度以及管理機制和流程。

  1. 完善風險管理內控體系

為更好地促進管控措施落實效果,企業還需要通過制度優化、明確職責分工、建立相關機制等手段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內控體系。

  1. 優化ESG內控管理體系

企業在塑造綠色內控體系后也應對其不斷進行優化,通過在指標獲取及管理的流程中嵌入內部控制點,確保信息數據獲取真實性、準確性,企業可提出內控優化建議并據此來對ESG內控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包括:梳理流程,測試控制有效性;分析差距,識別改進機會;優化管理,明確行動方案等。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日本少妇特殊按摩2,ZOZOZO女人与牛交ZOZOZO,欧美A∨在线观看